高田镇位于桂林市南面,距县城10公里,总面积156.6平方公里,东与普益乡相邻,西与金宝乡交界,北与阳朔镇毗连,南与荔浦县接壤。全镇辖11个村委会,人口3.5万人,其中壮族占58%,为桂林市最大的壮族群众聚居地。
高田镇物产丰富。以种植水稻为主,兼种红薯、玉米、高梁等杂粮,经济作物以沙田柚、桠柑、柿子、酸梅、板栗、西瓜、香瓜、花生、黄豆、辣椒、茨菰为主。全镇有耕地面积40775亩,其中水田30440亩,旱地10730亩。粮食年总产量20400多公斤,水果种植面积达16000多亩,年产水果近7000吨。
高田镇的特色农产品有茨菰、酸梅等,高田茨菰在生长过程中不施用农药、化肥,2002年通过自治区无公害蔬菜标准认证,2003年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,产量达4000多吨,酸梅可加工制作成罐头食品。
高田镇旅游资源丰富,为阳朔最重要的风景区。境内奇峰林立,千姿百态,田园风光旖旎,环境怡人,金宝河、遇龙河蜿蜒于奇峰田园之间,构成一幅和谐的天然画图。大榕树、月亮山等景区早已闻名于世,聚龙潭、鉴山寺等新景点游人如织,菩萨岩、水岩的泥巴浴令游客流连忘返,龙潭、朗梓等村拥有阳朔县最大的古建筑群,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。境内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,构成了高田旅游的主线。
近年来,高田镇党委、政府认真实施“旅游强镇”的发展战略,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,拓展特色旅游项目,发展旅游经济。民居旅游、田园风光游、竹排漂游、骑车背包游逐渐成为高田镇旅游热点。现全有民居旅馆60户家,拥有床位320多张,农家饭55家,经营竹筏211张,旅游经营摊位42个,有探险、洗泥巴浴岩洞4个,田园风光及寻幽访古游览线路4条(大榕树——棋丘树、大榕树——乐响、大榕树——龙潭、大榕树——朗梓),全镇旅游从业人数1000人,其中获导游证书的农民导游124人。旅游业的发展还带动了旅游工艺品开发,古登和朗梓的竹雕、木雕,工艺精湛,蕴涵着浓厚的壮乡民族文化气息,深受游客欢迎,产品供不应求。据统计每年到高田的游客达150多万人,全镇旅游业年收入近300万元。
高田镇加强对集镇建设的管理,严格按照集镇总体规划进行建设,突出壮乡民族特色,高田政府办公楼、农村信用社办公楼率先进行了立面装修改造,成为集镇标志性建筑,绿树成荫的圆盘广场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舒适的休闲空间。
近年,高田镇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,引进桂林乡村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投资800万元兴建阳朔龙潭“月亮弯湾”休闲度假小屋;引进福建客商投资1000万元兴建福阳空心砖厂;引进县农业局投资150万元兴建高田永丰化肥厂。正在招商的项目有茨菰、酸梅深加工、菩萨岩、水岩开发、龙潭古民居、朗梓古民居开发、月亮山休闲农庄、旅游工艺品开发等。
葡萄镇位于县城北面,南接白沙镇,东临兴坪镇,西与临桂的南边山乡和六塘乡接壤,北连雁山区,离县城22公里。全镇总面积138平方公里,辖葡萄、福旺、仁和、马岚、垌村、周寨、杨梅岭、报安、陵陂、下岩、西岭11个村委会和葡萄镇居民委员会,共87个自然村,8573户,3.3379万人,其中汉族3.2729万人,壮族558人,回族71人,其它民族21人,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42人。
葡萄集镇是葡萄镇的政治、文化和商贸中心。镇政府所在地福旺街,镇设有公安派出所、财政所、税务所、工商所、农业服务中心、文化站、合作社、食品站、粮管所、银行营业所、邮电支局、信用社、中心医院、职业高中、初级中学、中心小学、镇办企业和农贸市场。其中,初级中学占地面积七十亩,建筑面积约6680平方米,教职工110人,32个初中班,学生1800多人,是阳朔县规模最大的乡镇独立初级中学。葡萄新市场位于桂阳公路线4公里处,1986年筹建,1997年竣工,新市场建成后,对葡萄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,成为了葡萄镇以及相连的金宝乡、兴坪镇、临桂县部分乡镇的农产品集散地。
葡萄积极加强产业结构调整,大力发展特色农业。全镇有耕地面积4.03万亩,其中水田2.46万亩,旱地1.57万亩,以种植水稻为主,兼种红薯、玉米、高粱等杂粮,经济作物以葡萄、翠梨、沙田柚、早熟板栗、脐橙、西红柿、生姜、花生为主。近年来,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,大力发展特色,2002年始起,先后建成了全县葡萄种植基地、“名特新稀优水果十里长廊”、13个花卉苗木基地,“桂园花场”。
葡萄镇不断优化投资环境,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大力发展民营经济。企业户数从1976的17家发展到2001年的579家,创办了八塘工业园区,工业产品主要有优质竹凉席、竹筷、生木健身板鞋、果脯、米酒、食品袋、家私、皮箱、石材等,品种多,规格全,档次高,产品远销东南亚地区和国家。
葡萄镇依托旅游资源优势,大力发展旅游业。镇域有丰富的旅游资源,如有名的古石城、观音岩均在葡萄境内,有着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。近年来,镇党委、政府为了充分开发旅游资源,积极引导农民参与民居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开发活动。目前,葡萄镇民居旅游规模正不断扩大,杨梅岭民居旅游示范点去年已接待国内外游客上万人次。
微信扫一扫关注“秀美新普益”,分享小镇故事
本文内容摘自“秀美新普益”微信公众号 XPY628
普益是个美丽而宁静的江边小镇,原称小湾圩,
1909年始由小湾举人莫自逸捐资建圩以来,已将近100年的历史。后取普天得益之意,故名普益。
普益乡位于阳朔县城的东南面,漓江“刘三姐水上公园”的下游段,乡政府所在地设在普益街,它与县城水陆两通,交通十分便利。水路距县城20公里,陆路距县城17公里。全乡地域面积70.2平方公里,它北与福利新寨相邻,东南与平乐福兴乡隔江相望,西南与荔浦县毗邻,西北与高田、阳朔接壤。普益乡下辖留公、普益、大山、上游、古乐、上观、勇村、木桥等8个村委和普益街1个居委会,56个自然村,共有人口11914人。其中壮族4573人,瑶族164人,苗族12人、侗族4人、回族5人,水族1人,是个多民族聚居的乡镇。
【名称来历】因乡人民政府驻金宝圩而得名。
【地理位置】位于东经110°13′16″—110°23′05″,北纬24°43′08″—24°54′04″,地处阳朔县西南部,东与白沙镇、高田交界,南与荔浦县双江镇相邻,西与永福县堡里乡接攘,北与葡萄镇和临桂县南边山乡毗邻。乡人民政府驻金宝圩信廉路,距县城25公里,电话区号0773,邮政编码541902。
【政区沿革】民国20年(1931年)设金宝乡,1950为第五区,1954年为金宝区,1957年为金宝乡和新村乡,1958年为金宝人民公社,1961年为金宝、新村两个公社,1962年为金宝区,1968年为金宝人民公社,1984年复称金宝乡至今。
【政区划分】2011年末辖金宝、红莲、阳朔垌、长乐、大桥、大利、延村、枫木寨、新村、大水田、马鞍、久大等12个村委会和金宝居委会。
【人口面积】2011年末,辖区总人口33178人,其中男性17713人,占53.39%;女性16005人,占46.61%。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,辖区总人口为33810人,常住人口为21576人,流动人口120人。2011年人口出生率12.8‰,死亡率4.6‰,人口自然增长率8.2‰。辖区总面积205.95平方千米,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64.16人。
【交通运输】境内有金宝白沙四级油路、金宝高田三级油路、金宝葡萄三级油路、金宝至荔浦双江四级公路等4条公路干线,葡高三级油路23.2公里贯穿辖区南北,包茂高速(桂-梧段)7公里贯穿枫木寨、延村、大利三个村委,于葡高三级油路3.5公里处设有互通。
【邮政电信】有邮政所一家,电信所一家。
【农业】耕地面积24675亩,人均0.73亩,以种植稻谷、果树、蔬菜为主。2011年全乡农业总收入1.55亿元,比上年增长10.7%。粮食作物以水稻、玉米为主。2011年生产粮食10819万吨,人均329.37千克,其中稻谷8829吨,玉米791吨,其他粮食作物1199吨。主要经济作物为水果、蔬菜。2011年水果产量21191吨,主要品种有金桔、柚子,其中金桔产量8966吨、柚子5665吨、其他水果产量6827吨。畜牧业以猪、羊、家禽为主。2011年生猪饲养量27400头,年末存栏12700头;羊饲养量3100只,年末存栏1100只;家禽年饲养量64.7万羽。截至2011年末,累计造林20万亩,林木覆盖率76.3%,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3.5万亩,产量4.5万吨,主要品种有金桔、柚子,其中金桔.产量2.8万吨。至2011年底,我乡农机总动力20300KW,其中小型拖拉机384台,多功能拖拉机160台,耕整机514台,机动脱粒机740台。
【工业】以竹木制品加工为主。2011年工业总产值4.9亿元。拥有工业企业147家,职工3612人;实现工业增加值1.1亿元,比上年增长11%。
【财政金融】2011年财政总收入196万元,其中国税117万元、地税89万元,比上年增长3.4%。从各主要税种看,完成(含上划税)营业税115万元,增值税45万元,企业所得税14万元,个人所得税31万元。各项存款余额1.61亿元,比上年增长18.38%;贷款余额0.74亿元,比上年增长32.1%。
【地形地貌】辖区大部分地处架桥岭山脉东段,地势较高,山岭连绵,山高坡陡,20度以下坡地较少,仅东北部三个村委处岩溶地貌区,地势较低。
【气候】地处亚热带,属于季风性气候,热量丰富,雨量充沛,日照充足,温和湿润,四季分明。全年平均气温19.9℃左右。主导风向为西北风。年均降雨量集中在3月份至8月份,5月份降雨量最大。年平均降雨量1636毫米。
【水文】辖区内有两大水库,分别为久大水库、阳朔垌水库。久大水库容量为1410万立方米,阳朔垌水库位于境内南部,水库容量为 1042万立方米。全乡境内有两条河流通过,分别为遇龙河与金宝河。金宝河发源于久大村委的三盘、兴界,流经久大、金宝、大桥入高田镇境内,遇龙河流经新村、利学、大利三个村委,境内河段长30千米。
【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】境内矿产资源主要为重晶石矿、铅锌矿、石灰岩矿,重晶石矿主要分布在红莲村委青龙口一带,已探明矿资源量17万吨,且品位达92;铅锌矿主要分布在久大村委碎江一带;石灰岩矿主要分布在延村村委一带。
【自然灾害】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、旱涝、风灾、低温、霜冻等。发生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是2008年1月的霜冻灾害,农作物受灾2.19万亩、林木受灾10.37万亩,鱼塘受灾135亩、冻死牲畜180头、冻死家禽8960羽,20多条机耕道受阻,折断高压电线杆15条、高压线3500多米,水厂管道破裂2000多米,倒塌房屋180多座。因范围广、强度大、时间长,导致我乡3.2万人不同程度受灾,1.2万人生活饮水困难,直接经济损失达4700多万元。
第 3 页 共 4 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