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朔山水园坐落于阳朔县城内,西依碧莲峰,东傍漓江,北起阳朔码头,南至阳朔渡口 ,是一处将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完美融合的旅游胜地。其历史可追溯至 1400 多年前,最初由滨江公园改建而成,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是阳朔风光的典型代表与文化溯源的重要象征 。
踏入山水园,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独具特色的迎江阁。它依山临水,日夜迎接着漓江的波光与清风,因此得名。阁门之上,“江作青罗带,山如碧玉簪” 的对联尤为醒目,此联引自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的《送桂州严大夫》一诗,生动描绘出漓江山水的秀丽。迎江阁建筑别致,红柱白脊,琉璃黄瓦,碧莲饰顶,鳜鱼镇角,吊角处以地产瓜果装饰,尽显民族风格与地方风情。登上二层,八面开窗,每一扇窗都框出一幅独特的山水画卷,依次为朔城佳境、双峰锁江、古榕藏猫、东岭朝霞、白沙渔火、南厄古道、碧莲叠翠、鉴寺遗踪,这便是著名的 “画窗八景”,一步一景,景景皆奇,让人不禁感叹建筑与山水融合的精妙绝伦 。
沿着园内古木参天的风景道漫步,仿佛踏入了一条时光回廊。道路蜿蜒于碧莲峰东北麓悬崖之上,路旁大理石砌成的路面和栏墙,古朴而典雅。这里古木苍翠,浓荫覆顶,行走其间,既能临水观山,欣赏水上山奇、水下影俏的奇妙景致,又能近距离观赏众多珍贵的摩崖石刻。道旁石刻多达二十余处,为历代名家赞颂阳朔山水的手迹,最早可追溯至唐代 。字大者达丈余,小的仅半寸,书体涵盖行、楷、隶、草,风格兼具颜、柳、欧、苏,百家荟萃,各有千秋,其中不乏民国爱国人士吴迈所书 “桂林山水甲天下,阳朔堪称甲桂林” 的著名诗句,以及清代阳朔县令王元仁所书的特大草书 “带” 字。这个 “带” 字高近六米,宽近三米,笔画行云流水,气势如龙跃虎腾,且字中藏字,字里藏诗,内含 “一带山河,举世无双,少年努力,万古流芳” 的四言诗,堪称中国书法一绝 。
与风景道相连的鉴山楼,同样值得驻足。它与碧莲峰相互映衬,登楼远眺,漓江风光尽收眼底,江面上竹筏轻荡,波光粼粼,远处山峦起伏,云雾缭绕,构成一幅绝美的山水长卷 。鉴真纪念馆也位于山水园内,为纪念唐代佛门大师鉴真而建。当年鉴真大师第五次东渡日本失败后,辗转来到阳朔,在此留下了一段传奇经历,为山水园增添了浓厚的佛教文化色彩 。
山水园的自然风光同样迷人。园内瀑布溪流潺潺,清澈的水流从高处倾泻而下,击打在岩石上,溅起层层水花,发出悦耳的声响,为宁静的园子增添了几分灵动之美。奇石馆内,各类奇花异草、假山盆景、石中极品琳琅满目,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。
从交通方面来看,前往阳朔山水园十分便捷。若是从桂林出发,在桂林汽车总站乘坐至阳朔的直达快巴,车费约 20 元,车程 1 小时 30 分钟左右即可抵达阳朔县城,之后再前往山水园。景区开放时间为每日 8:00 - 17:30 ,成人票价格为 30 元 / 人(身高 1.00 米 - 1.40 米儿童半价,1.00 米以下儿童免票) 。
古往今来,阳朔山水园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、名人雅士前来游览。唐代诗人曹邺、大旅游家徐霞客等都曾在此留下足迹与诗文墨宝。如今,它依然以独特的魅力,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,无论是漫步在风景道上品味石刻文化,还是登上迎江阁欣赏漓江风光,亦或是在园内感受自然与人文的交融,都能让人流连忘返,沉醉在阳朔山水园的迷人景致之中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