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朔莲花岩,地处兴坪镇东北部的白山底大队江口村,距兴坪镇仅四五里之遥 。它藏身于山水之间,周边群山环抱,一条名为胡家源河的清浅小河潺潺流过,自然风光旖旎,宛如一处世外桃源 。
踏入莲花岩,仿若步入一个奇幻的地下世界。岩内有一处令人称奇的 “莲塘”,堪称整个岩洞的精华所在 。塘内分布着一百多个云盆,这些云盆底小面阔,顶平且圆,周有边线凸出,厚度均约 30 公分,呈水平状整齐分布 。其中最大者直径达 1 米多,形状恰似一张巨大的圆桌 。每逢春夏时节,塘水盈积,只露出云盆的圆顶平面,远远望去,酷似一片片莲叶漂浮于水面,“莲塘奇观” 之名由此而来 。更为奇妙的是,水中还散落着碎小的岩石,犹如晶莹的莲子,在光影的映照下闪烁着微光 。不过,为保护这一珍贵的自然景观,如今已禁止游客携取这些 “莲子” 。
除了莲塘奇观,莲花岩内的景观可谓千姿百态,令人目不暇接 。一进入洞口,便能看到簇簇乳石,仿若一片片莲瓣,共同组成一朵硕大无比的莲花,高悬于洞顶,在灯光的映照下璀璨夺目,这便是 “仙莲倒挂” 之景 。往洞内深入 100 余米,两旁岩壁上各有一条蜿蜒曲折的石槽,一路延伸至洞底,活像两条蓄势待发、即将向洞外飞去的蛟龙,此景被称为 “双龙出洞” 。而在莲塘左侧,有一处深潭,潭水幽深莫测,且与岩外的小河暗通,经年不涸 。潭畔的石痕中,有一道深陷下去如同巨蟒,上面还布满了小石,恰似蟒蛇身上的鳞片,盘曲在潭边,形象逼真,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。
莲花岩的形成,有着一段独特的故事 。在 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,这座岩洞还鲜为人知,因其洞口狭小,人们需爬行才能进入,故而当地人将其称为 “匍地岩” 。1964 年,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同志考察阳朔后,决心将山水秀丽的阳朔打造为 “东方的日内瓦”,并派出旧城改造工作组进驻阳朔 。工作组中的金教授(华南工学院教授)在兴坪镇勘察时,听闻当地群众提及 “匍地岩” 内景色迷人 。于是,他带着汽灯、火把,艰难地爬进岩洞一探究竟 。一入洞,他便被眼前这一片云盆所深深吸引 。当时正值四月中旬,洞内积水较多,金教授看到这些磐石宛如浮在水面的莲叶,而盆中众多浑圆的小石子又酷似莲子,于是便将其命名为 “莲花盆”,这片景观也被称作 “莲花池” 。金教授认为该岩极具价值,在撰写 “兴坪风景规划说明” 时,将 “伏 (匍) 地岩” 作为一个单独景点进行介绍,并将莲塘奇观列为主要景点,称其为 “莲塘” 。此后,“匍地岩” 中的莲塘奇观逐渐传开,人们在谈论此奇景时,都习惯将这些云盆称作 “莲花盆”,久而久之,这座岩洞便被改称为 “莲花岩”,而 “匍地岩” 这个旧称渐渐被人遗忘 。
如今,莲花岩已成为阳朔旅游的热门打卡地 。岩洞全长 481 米,目前已开发供游客游览的部分就涵盖了上述诸多奇妙景观 。洞内乳石遍布,已命名的景点达百余处 。漫步其中,五彩斑斓的灯光打在形态各异的钟乳石、石笋、石柱上,营造出如梦如幻的氛围,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。这里不仅是自然景观爱好者的天堂,也是科普教育的绝佳场所,游客在此能够深入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演化过程 。周边配套设施也较为完善,洞口附近设有休息区,供游客在游览后稍作休憩 。同时,还有售卖特色纪念品的小店,游客可以挑选一些带有莲花岩元素的工艺品,如小巧的莲花盆模型、描绘洞内景观的精美画扇等,作为此次难忘旅行的纪念 。
阳朔莲花岩,以其独特罕见的岩溶地貌景观、动人的传说故事和丰富的旅游体验,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,成为阳朔自然景观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。无论是探秘地下溶洞的神奇,还是追寻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莲花岩都能带给游客一场终身难忘的奇妙之旅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