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布倒影
从画山顺流而下半里许就到了黄布滩,也是漓江游览中的精华景段之一。因黄色的石壁倒影江中,如黄布铺江而得名。这里江面宽阔,水平如镜,翠竹护堤,奇峰绵延,群峰倒影江中,摄入镜头,分辨不出哪是山哪是影,清代诗人袁枚对此作了形象的描绘:“分明看见青山顶,船在青山顶上行。”“黄布倒影”遂成漓江著名胜景。
从画山顺流而下半里许就到了黄布滩,也是漓江游览中的精华景段之一。因黄色的石壁倒影江中,如黄布铺江而得名。这里江面宽阔,水平如镜,翠竹护堤,奇峰绵延,群峰倒影江中,摄入镜头,分辨不出哪是山哪是影,清代诗人袁枚对此作了形象的描绘:“分明看见青山顶,船在青山顶上行。”“黄布倒影”遂成漓江著名胜景。
如果你是一位贪恋美景者,并且愿意早起的话,登上碧莲峰观日出是你最有价值的选择!不可错过的美景!!!尤其在有飘渺薄雾的清晨!它在阳朔镇东南部,东临漓江 ,原名鉴山,上尖下阔,为阳朔县城内主峰。明嘉靖年间广西布政使洪珠题“碧莲峰”三字于山的东面近水处,且该山形似一朵浴水而出的含苞待放的莲花。碧莲峰山势嵯峨挺拔,山上绿树成荫,苍翠欲滴。登山远眺,周围数十里奇峰林立,云霞缭绕,瑰丽风光尽收眼底;俯视阳朔县城、漓江之水,周围村舍,美好图画如拥怀中。特别是登碧莲峰看东岭朝霞,“日跃群峰霞光艳,万多芙蓉层叠出”,景色蔚为壮观。“东岭朝霞”为阳朔八景之一。郭沫若先生1963年游此山后,曾赋诗赞云:“奇峰八面玉玲珑,深感吾身只儿瞳。忽悟观音千手眼,料应生自碧莲峰。”碧莲峰现已成为阳朔的象征。
碧莲峰紧靠古城阳朔县,隋代建县以来,已有1300多年历史了。 《徐霞客游记》中写道:“县之四围,攒作碧莲玉笋世界矣”。 碧莲峰就像缀在青罗带上的一朵莲花,又似漓水之滨的蓬莱仙 境。离船登岸,风景道上寻胜迹,奇石夹道,题刻殆遍。仰望 山壁上,那一笔写成的“带”字,长宽3米多,字傍题款“大清 道光甲午仲春山阴充仁书”。古人这着意的一笔,一说此字含 有“一带山河,少年努力”的寓意,一说应是“一带山河甲天 下,少年努力举世才”之内涵。过山门,临江处筑有迎江阁, 分两层,下层开敞,上层八面开窗,每窗像一个画框,凭窗远 眺,一窗一景,称“画窗”。后侧有鉴山楼,唐鉴山寺遗址。 龙头山横出江岸,山壁丹黄,形若长龙饮江。天鹅山鹅头高昂, 活龙活现,山顶有一石鹰,名“高山雄鹰”。走完碧莲峰下的 “风景道”,绕到西麓,经小径盘曲直达莲峰绝顶,山顶石壁上刻着“登临好”三个大字。
碧莲峰,平面如削,圆润光滑,从正面看,很象一面镜子,所以叫“鉴山”。船过鉴山峰往回看,更象一朵含苞的花蕾,浮水而出。它倒影江中,又像徐徐绽开的莲花,因而又叫“碧莲峰”。碧莲峰山麓,有一条小道,在小道上行走,可看远山近水,名叫风景道。看碧莲出水,最好的角度就在“观莲桥”。观莲桥有叫阳朔大桥,1978年建成。大桥栏杆装饰着阳朔山水风景浮雕,桥头峭壁上原刻有精湛的“观莲处”三个字。在这里看碧莲峰,整座山峰恰似一朵浮水而出的莲花。在碧波粼粼的江中,倒映的莲花向水底生长,岸上水中,双开并蒂莲,在此处观莲绝妙,因此唤作“观莲桥”。
风景道旁有许多历代石刻,尤其以五米多高的巨幅“带”字最为壮观。船靠近阳朔码头时,抬头可看见碧莲峰崖壁上刻着巨幅“带”字摩崖石刻,赫然醒目,渐近渐大。这大“带”字以笔走龙蛇的气势和飘逸洒脱的神韵吸引着前来游览的客人们。这个“带”字写于清道光十四年(公元1834年),作者是山阴的王元仁。他早在广东做官,构调任广西,1834年到阳朔代理阳朔县令。在任职那年,写下了这个5米多长的“带”字。遗憾的是作者写好了字刻在石上后,没留下任何注脚。他想要表达什么意思,也无从考证。以致对这“带”字的含义,后人也就不断地做着有趣的文章了。有的人从“带”字中揣摩出“一带江山,少年努力”八个字的笔意;也有人认为,这八个字,还言未尽、意未穷,应包含“一带江山,举世无双;少年努力,万古流芳”四言诗的意境。从而使这个“带”字,带出了无穷的联想,以带出不少耐人寻味的有趣文章。
在东岭的后面群峰排列,有壁赤如染的赤壁峰,形如古榕的古榕峰,像凤凰展翅的东华峰,似雄狮静坐的棱角峰……最有趣的是在古榕峰下,还有一座山形如同小猫的猫仔山,俏妙逼真,人们戏称此景为“古榕藏猫”。夜幕降临后,在迎江阁上俯瞰东南面的漓江白沙湾,可以欣赏到渔民捕鱼,灯光似萤,繁星如烁,上下交映的“白沙渔火”绝妙夜景。
北面的阳朔山两峰并峙,形似羊角。此山的原名就叫羊角山,隋朝时县治迁于此,取“羊角”谐音而改县名为阳朔,因而叫作阳朔山。阳朔山侧那座形似天鹅的山是天为山,山顶有一巨石,好像雄鹰独立,所以这一景叫作“高山雄鹰”。隔者漓江,还可以看见龙头山和寿仙峰,它们构成了“双峰锁江”。往东望去,远处那横亘数里的山岭就是东岭了。早晨眺望东岭,只见朝阳从岭背吐出,霞光万道,五彩铺岭,景色壮观美丽,这就是著名的“东岭朝霞”。它不知触发了多少文人的灵感,创作出美妙的诗句。
到阳朔旅游的最佳季节是每年4-10月。因阳朔属亚热带季风气候,四季分明、日照充足、温暖湿润,旅游的黄金时间是在4-10月。每年最冷的时候是1月,平均气温约为9℃,但极端最低温在1℃以下,最热的时候是7、8月,平均温度约为28℃,极端高温都在35℃以上。阳朔每年从3月进入多雨季节,到9月结束,其中5、6月的降雨量最大,此时出门最好随时携带雨具。阳朔县内的低海拔地区和岩溶地区夏长冬短,东北和西南的高海拔地区冬长夏短,冬季虽会有降雪,但很少会有积雪。
题识:碧莲峰下人家。一九六零年二月十八日于舟中,雄才速写。
桂林山水甲天下,一直以来都是画家们进行山水画创作的一大题材。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,一批国内外名家包括吴冠中、关山月、黎雄才、关良、钱松嵒、白雪石等前往桂林进行山水画创作,这些作品均为画家年富力强之佳作。如此次参拍之黎雄才《碧莲峰》、《漓江》两件作品,笔墨细腻,设色清雅,实为难得。
黎雄才(1910-2001),广东省肇庆人。为当代岭南画派巨匠。1926年师从高剑父学习中国画,擅山水,吸收了岭南派折中西的优势。但不局限于一家一派,笔力雄健,尤善劲树。毕业于日本东京美术学校。代表作有《潇湘夜雨图》(获比利时国际博览会金奖)、《森林》、《武汉防汛图》等。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和出国美展,并发表在各报刊画册上。出版有《黎雄才旅行写生集》等专集。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。1987年获广东省颁发“鲁迅文艺特别奖”。曾任国立艺专、中南美专、广东美协副主席、广州美术学院教授、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、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、美协广东分会副主席、广东省人民代表、全国政协委员。
黎雄才是岭南画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,与关山月并称“关、黎”。他善山水、花鸟,以山水和画松著称。他早年的山水画,揉合传统和日本“朦胧体”风格,既有笔墨,又有渲染,能充分表现景色的远近和空气层。其后,在深入生活,广泛写生的基础上,发展创作出既有传统笔墨,又有鲜明岭南地方特色和独特个人面貌的山水画风格。黎雄才擅长巨幅山水,他笔下的山,千峰竞秀,烟云氤氲,意境深邃,正是岭南的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反映;黎雄才笔下的松,渴笔焦墨,老辣雄肆,苍劲挺秀,独树一帜;黎雄才笔下的水,无论是滔滔江河,还是急流险滩,无论是飞瀑直泻,还是浪花飞卷,皆生动传神,望之如闻水声;黎雄才画石,常以重墨大笔勾轮廓,凸显其质感并起到点提画面的作用。黎雄才的山水,笔墨雄健秀茂,意境清新深邃,山、松、水、石独具特色,被誉为“黎家山水”。
金水岩是阳朔最大、最有特色、最令人开心刺激而且是世界闻名的地下河水晶岩洞,它横穿三座大山,约五公里长;岩洞上下三层,分为三个区,分别是旱洞天堂区、泥巴浴区、地下河温泉区。洞内钟乳石雄奇突兀,纵横交错,宛若“龙宫”。
图腾古道位于阳朔著名的“十里画廊”中的位置。在烟雨峰岳中,皮里黝黑的甑皮人与漓江为伍,与青山为伴,或渔猎或采集,使用的依然是古朴的石器、骨器‘原始的陶器、蚌器。在节奏明快的“妖鼓”下,穿着色彩斑斓的兽皮,手持锋利的长矛在山林里狩猎,烧蛇烤蚌为食,长唱着人与自然和谐的漓江渔歌和桂山猎谣。
不到1公里的阳朔西街,由石板砌成,呈弯曲的S形。街上摆满了各种旅游纪念品。阳朔西街是外国人在中国最密集的一条街,西街上的饭店、餐馆、网吧、酒吧等等都是中西合璧的,几乎所有的招牌都是中英文对照,从老板到服务员到街边的小摊大妈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,这里已经没有地域的差异了,闲散、悠闲的生活,让很多到这里旅游的游客久久不想离去。“偷得浮生几日闲”,也许在这里才能感受到什么是生活。